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國內已不是新事物,尤其是近期國家政策層面暖風頻吹,各地相關政策陸續落地。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現狀似乎是差別迥異:一方面,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公共建筑中應用廣泛,接受度高;另一方面,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市場巨大的住宅領域應用寥寥,舉步維艱。從技術經濟層面看,問題究竟在哪,以下簡要做一個蜻蜓點水式的梳理和分析。
建筑系統集成
過去的多年經驗表明,鋼結構工程師主導的模式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不利。在鋼結構公共建筑的個體設計中這個問題并不突出,但在裝配式鋼結構住宅中,至關重要。
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建造,是一個建筑系統集成實現整體建筑功能并滿足用戶需求的過程。越來越多的企業將重心轉移到以建筑專業牽頭,進行建筑系統集成、建筑產品化的思路上來。換言之,這是產品經理主導的一個產品開發,任何一個影響產品功能的問題,都可能導致產品無法讓客戶滿意。
因此,必須摒棄傳統的用鋼結構直接替換混凝土結構的做法,從系統項目的層面去看待,以建筑功能為核心、以結構布置為基礎、以工業化圍護和內裝部品為支撐,整體提升鋼結構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品質。需要綜合考慮建筑功能、結構、圍護、內裝、機電,實現戶型、外立面、結構體系、圍護系統、管線系統、防火、內裝等各方面的協同與集成,最終實現“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
造價是否偏高
造價偏高是阻礙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尤其是住宅發展的關鍵因素,特別是與傳統的鋼筋混凝土結構住宅相比,鋼結構造價明顯較高。這似乎是根深蒂固的一個印象。
事實上,在近年來鋼材價格大幅降低、配套部品部件產業逐漸成熟并形成競爭的形勢下,裝配式鋼結構住宅的造價已經基本與傳統混凝土剪力墻接近,而工期更短,品質更好,裝配率更高,更易得到各地已經逐步落地的政策扶持。
展望
從上面的回顧與分析基本可以判斷,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的政策導向、造價、技術目前都已呈現利好態勢,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已經到了一個蓬勃式發展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