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鋼結構訊:鋼構造修建是解決鋼鐵去產能的金鑰匙
廣州鋼結構訊:作為“十三五”規劃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國家正在醞釀重拳治理產能過剩問題,將加快樹立更為有效的退出機制,利用市場化手法進一步化解產能過剩。對于傳統制造業中產能嚴峻過剩的鋼鐵行業,去產能將成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中之重。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19次會議提出4個“殲滅戰”,其中就包括產能過剩。近日召開的政治局會議再次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公司優勝劣汰,通過兼并重組、破產清算,實現市場出清。
市場需求倒逼鋼鐵公司轉型
最新數據顯示,歸入鋼協統計的大中型鋼鐵公司中,1月至10月,大中型鋼鐵公司累計虧損386.38億元,其中主營業務虧損720億元,101家大中型鋼鐵公司中48家虧損,虧損面擴大至47.5%,平均銷售利潤率-1.5%。從上年末至今年12月,中國鋼鐵停產產能達到6435萬噸。據不完全統計,目前鋼鐵產能已經接近12億噸。
鋼鐵產能嚴峻過剩的現狀下,面臨的卻是全球需求的低迷。中國冶金工業規劃院最新研究標明,預測2015年中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68億噸,同比下降4%,預測2016年中國鋼材實際消費量為6.48億噸,同比減少2000萬噸,同比下降3%。
鋼鐵工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產能過剩最嚴峻、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市場需求的疲軟倒逼鋼鐵公司轉型,去產能、去庫存、調構造、促升級,成為鋼鐵行業改革的當務之急。2013年國務院《對于化解產能嚴峻過剩矛盾的輔導意見》曾指出,要落實“推廣鋼構造在建設領域的應用,在地震等自然災害高發地區推廣鋼構造集成房子等抗震型修建;穩步擴大鋼材、鋁型材等市場需求”等任務。
近日也有媒體報道,重慶市市長黃奇帆在10月份舉行的中共五中全會上提出,中國應當出臺相關規定,將修建物中的鋼材運用量提高兩倍,以緩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鋼鐵行業去產能已迫在眉睫,鋼鐵公司在響應轉型升級中,積極把握市場機遇,探究與下流鋼構造修建的協作,興許將迎接新的曙光。”國內首家鋼構造上市公司董事長單銀木表示,作為鋼鐵行業下流產業的鋼構造修建在被國家大力倡導和推廣的市場環境下,用鋼量將日益增加,鋼鐵公司在困境中探究與鋼構造修建的合力,將為鋼鐵公司開展帶來新的活力。
鋼構造修建立異開展 鋼鐵謀求新變革
鋼構造修建作為這些年才開始現身于大街小巷的修建行業“新秀”,開展迅速,占修建總量的比重逐年上升,其對鋼材需求的缺口也引起了很多公司的重視。據了解,去產能的重點省份之一的河北,在當地政府的積極支持下,河北世人美石、鋼山集團分別在2014年、2015年與杭蕭鋼構就“鋼管束組合剪力墻構造住所體系”進行全面技術協作,實現了鋼構造公司和房地產公司跨界協作,不僅為當地房地產公司轉型提供了新的路徑,也將有助擴大鋼材需求,為河北鋼鐵“去產能”翻開新的“消化”通道。
鋼構造是名副其實的用鋼“大戶”。據業內人士估算,“十二五”期間,中國鋼構造用鋼量約達5000萬噸;到“十三五”末,鋼構造修建用鋼量可提高至7000萬噸。如果加上政策和行業的協同發力,預計屆時鋼構造用鋼量可打破1億噸。目前傳統修建傳統修建用鋼量在每平米50公斤左右,鋼構造修建用鋼量每平米70-100公斤。可見,利用鋼構造立異開展綠色修建,對化解鋼鐵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無疑能起到雪中送炭的作用。
毫無質疑,鋼構造修建近些年的快速開展正在為鋼企承擔著分量越來越重的市場需求,而鋼企與鋼構造公司的聯手在整體市場需求疲軟的背景下,賦予了鋼企越來越多的“想像力”。
在鋼構造領域,杭蕭鋼構不僅能夠在廠房鋼構造、大跨度空間構造等鋼構造修建項目承建中,大量運用鋼材,緩解鋼鐵產能過剩,而且能在更多的由杭蕭鋼構自行設計研發并獲得國家發明專利的鋼構造住所項目中,從制作到施工建造等全方面運用鋼材,市場需求可見一斑。“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立的立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開展理念中,立異開展居于首位。杭蕭鋼構響應立異的理念,在技術立異之路上不斷前行的同時,繼續探究商業模式的立異,以股動上下流產業鏈的協調開展,實現綠色經濟開展。”單銀木介紹說。
業內人士表示,鋼鐵公司與鋼構造公司多層面“聯姻”,也符合了鋼企轉型個性化效勞的轉型思路,有利于鋼企化解過剩產能,并向效勞型定制化方向進行轉型升級,從而避免與價格市場的“直接交鋒”,探尋鋼企“差異化競爭”道路。